定期存款可以提前取吗需要什么?
定期存款凭借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,成为许多人储蓄理财的首选。但生活中难免遇到突发资金需求,需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。那么,定期存款是否可以提前取?提前支取需要准备什么材料?又会面临哪些损失?本文将为你逐一解答。
一、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吗?答案是肯定的
根据我国《储蓄管理条例》规定,定期存款允许储户提前支取,这是储户的基本权利。无论是整存整取、零存整取还是定活两便等定期存款类型,都支持提前支取,银行不得拒绝。不过,提前支取并非 “无代价”,银行会按照特定规则调整利息计算方式,这也是储户需要重点关注的点。
二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,需要准备这些材料
为保障储户资金安全,银行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有严格的身份核验和材料要求,具体分为两种情况:
- 本人办理提前支取
存款凭证:定期存款单、存折或银行卡(若存款存在银行卡内);
有效身份证件:本人身份证、户口簿(未成年人)、护照(外籍人士)等法定有效证件原件;
密码:若存款设置了密码,需准确输入密码进行验证。 - 他人代办提前支取
除了上述存款凭证和存款人有效身份证件外,代办人还需提供:
代办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;
部分银行可能要求提供存款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(需注明委托事项、金额及有效期),具体以银行规定为准。 - 线上提前支取的特殊要求
如今多数银行支持通过手机银行、网上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,无需线下材料,但需满足:
账户已开通电子银行功能;
完成身份验证(如短信验证码、人脸识别、U 盾验证等);
提前支取金额未超过银行规定的线上限额(部分银行对大额提前支取仍要求线下办理)。
三、提前支取的利息计算规则:收益会受哪些影响?
提前支取的核心影响在于利息损失,银行通常按以下规则计息: - 全部提前支取
若储户将整笔定期存款提前取出,银行将不再按原定定期利率计息,而是按照支取当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。例如:10 万元存三年定期,年利率 2.75%,存满 1 年后提前支取,活期利率假设为 0.25%,则原本应得的 2750 元利息(1 年定期)将缩水为 250 元(活期),利息损失超过 90%。 - 部分提前支取
为减少储户损失,多数银行支持 “部分提前支取”,规则为:
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利率计息;
剩余未支取的部分仍按原定定期存款利率计息,到期正常兑付。
例如:20 万元存两年定期,年利率 2.25%,存满 1 年后急需 5 万元,可仅提前支取 5 万元(按活期计息),剩余 15 万元继续按 2.25% 的年利率计算,到期后仍能获得 15 万 ×2.25%×2=6750 元利息。 - 特殊情况:靠档计息(部分银行已调整)
此前部分银行为吸引储户,推出 “靠档计息” 规则:提前支取时,按存款实际存期对应的定期利率计息(如存满 1 年提前支取,按 1 年期定期利率计息)。但目前监管部门已叫停此类做法,多数银行恢复为按活期计息,具体需以存款银行的现行规则为准。
四、提前支取的替代方案:减少利息损失的技巧
若资金需求并非十分紧急,可考虑以下方式替代全额提前支取:
办理存单质押贷款:用定期存款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,贷款利率通常低于定期存款利率与活期利率的差额,既能解决资金需求,又能保住定期利息;
选择 “定活两便” 存款:此类存款兼具定期收益和活期灵活性,提前支取时按实际存期对应的定期利率打六折计息(存期不足 3 个月按活期);
分批存入定期:将资金分成多笔、不同期限存入(如 “阶梯存款法”),急需资金时仅支取其中一笔,减少利息损失。
结语
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是储户的合法权利,但需付出利息损失的代价。办理时需准备好存款凭证和有效身份证件,本人或代办均可(代办需额外材料)。为平衡资金灵活性与收益性,建议储户在存款时规划好资金使用周期,或选择更灵活的储蓄方式;确需提前支取时,优先选择部分支取或质押贷款,最大程度减少利息损失。